2025年3月23日至26日,由昌吉市教育局主办、我院杨韶刚教授牵头的“新疆昌吉市杨韶刚中小幼家庭教育工作室”承办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系列专题培训活动圆满落幕。我院杨韶刚、董金伟、张倩三位专家全程参与活动,通过幼儿园、小学、中学、家长志愿者及工作室成员五大专场培训,成功构建覆盖全学段、贯通家校社的“教联体”协同育人网络。活动累计培训教育工作者400余人、家长代表700余人,形成“专家引领、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区辐射”的教育合力,为昌吉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系列培训通过分层分类设计,针对不同学段教育需求,活动采用“一学段一策略”设计理念,覆盖中小幼全学段教育场景。小学专场聚焦“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协同路径”,中学专场探讨“青春期家庭教育难点突破”,家长志愿者专场强化“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室成员专场则深化“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建设”。

培训现场氛围热烈
3月23日至25日,连续三天上午开展三天中小幼专场指导活动,采用名师指导班主任+专家指导家长的双轨模式,由昌吉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开展培训,专家现场解答疑问。下午,我院杨韶刚、董金伟、张倩作为专家,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家长解析幼儿成长规律,倡导“共情沟通”与“正向引导”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化解育儿焦虑。

杨韶刚教授现场解答疑问
幼儿园专场聚焦“情感联结”,市第九幼儿园副园长杨建敏通过“离园焦虑”“电子依赖”等案例,创新“情景模拟-策略生成”模式,指导教师掌握“共情-引导-反馈”三步沟通法;专家团队昆明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艾映彤副教授提出“情绪方舟”课程体系,通过“识别-表达-管理”三级训练,帮助120组家庭建立亲子情感陪伴机制。
小学专场注重“方法赋能”,市第七小学李婷老师研发包含时空维度、对象特征等要素的“六维沟通法”,形成12种家校沟通模板;专家团队杨韶刚教授针对“手机依赖”问题,推出“规则共建-兴趣迁移-代际对话-正向激励”四维干预方案,惠及280个家庭。
中学专场直面青春期教育,市第九中学张强老师设计“教育合伙人”家长会模式,通过“手机管理”“学业压力”等情景模拟,构建家校矛盾调处工具箱;专家团队董金伟教授提出“尊重式引导”理念,为300名家长提供行为干预策略,推动亲子关系向合作模式转型。

董金伟教授经验分享
3月26日,张倩副教授为工作室60多名教师开展了以“体会情感、控制情绪”为主题的一天工作坊。通过角色扮演、情绪体验式活动,让参与者深刻体会到孩子的情感情绪,从前所未有的视角,学习共情和情绪处理新方法。

张倩副教授讲座现场
昌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充分发挥我院专家团队的学术引领作用,构建起家校社三方互联互通的育人网络,为区域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创新实践样本。

参会教师合影
未来,我院将继续依托“泉昌情·教育人才工作站”,深化教育帮扶合作,推动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为边疆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初审:李敏嘉 复审:刘之远 终审:骆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