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交流园地

革 命 性 的 新 视 野,触 及 灵 魂 的 洗 礼

时间:2008年12月30日 点击:

弹指一挥间,三周的学习即将过去,当被告知要在离开之前要交总结时才觉得我才猛然醒悟:学习即将结束,所有美的都是短暂的!我即将告别周到细心的郭主任和两位年轻漂亮的班住任以及共同相处了十多天的可爱的同学们,百感交集中我写下了以下的心得与体会。

一、理论上的提升。这短短的三周,我聆听了九个专题讲座、十二个学科课程、六个综合课程、四个外聘专家的讲座;每天从上午8:30到下午5:30;从语料库到行动研究、从提问策略到论文的撰写、从口译技巧到课例的分析与讨论;从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从略有所闻到想继续深究。例如:桂老的语料库研究讲座使困惑多年的我‘对语料库是什么?为何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会有那么多的论文’?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又如开学第二天霍海洪老师来发了一份调查表,里面提到的行动研究,教师工作坊,紧急事件等术语从未所闻,下课后请教霍老师,后来发现其他同学也在问同样的问题。但时至今日,恐怕全班52人无人不晓;再如欧阳护华教授的行动研究讲座,幽默的他三言两语的就把理论诠释的如此透切;儒雅的王初明教授从理论到实践地对外语学习作的全面概括使从教二十年的我恍然大悟(我本人从未做过如此全面的反思;尤其是他强调:“外语是在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际需要的驱动下、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学会”,寥寥数语便精辟地把外语学习的过程作了归纳;一句Learning by doing就含盖了一切。);学识渊博的吴旭东教授讲授论文撰写,从如何做实证研究及研究的四个阶段到如何看别人的学术论文,简练实用(虽然愚钝的我至今仍然搞不懂“变量、自便量、修正变量”);张效珍博士的个人化实践知识以及显性知识;认真负责的Dr Nicolson的提问策略和简单的课堂游戏,使到所有学员都约约欲试;仲院长的高超的口译技巧和谦虚使到所有学员佩服得五体投地,等等。受到一轮理论的轰炸,仿佛大悟,实则混沌,脑海里满是行动研究、定量研究、语言观、学习者观、教师发展的模式、建构主义、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语言微技能、交互模式、自变量、因变量、修正变量、输入及可理解输出、正迁移、负迁移…;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有感兴趣想了解更多的,也有难以理解恐怕很快就会忘掉的,但我明白这所有的理论、观点正是我今后需要提升的,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二、技能上的革新。这三周,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诠释仿佛回到了起点,其实那是我的理论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后从新审视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果。原本的我觉得自己已评上的中教高级职称,可以无忧地过度到退休了,但是这三周革命性的、令我有重生之感的培训学习,令我再次踌躇满志;我想像王桂珍教授那样在语音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Dr Nicolson的提问策略;使我的课堂教学充满欢声笑语;无论如何也要与同事开展行动研究的实验;要持之以恒地训练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要在课堂中使用朱晓燕教授的语言微技能和盛美金老师的视听技巧;或许我可以尝试学员梦月小妹和蔡东科老师的知识竞赛课堂;更重要的我开始认真审视我今后的发展,因为董金伟副教授自己还在读博士,钱冠连教授写论文的高峰期是六十岁,我才四十出头,便整天想退休了,我既羞愧又深受鼓舞,我还可以、也更应当更上一层楼。

新形势、新课标下的中学英语课堂应走向何方?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从授课的内容到形式都应作何种改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科研能力,用哪些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教师的个人化实践知识如何能通过课堂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些都是我今后要思考的问题。

三、遗憾。这短暂的三周所学的,所引发的思考是全新的,革命性的,深远的;收获是丰厚的,不可估量的。遗憾的是时间实在太短,由于事先没有收到课程表的安排,没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是我在来之前了解有关的理论,我就能听得更有针对性些;要是课程的安排没有那么紧,我或许就有机会向教授们多学一些,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

感谢广外大领导和英语教育学院以及学院英语教师培训中心的领导和老师们、教授们的辛勤劳动,使我得圆了在这所著名学府学习的梦。


广外英教微信公众号

广外英教团学公众号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区)

邮编:510006

电话:(020) 39328080

传真:(020) 3932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