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日上午,英语教育学院文学文化中心邀请美国诗人雷妮布朗(Laynie Browne)作“Laynie Browne 诗歌及诗歌朗读”的讲座。同时邀请到的还有雷妮诗歌的汉语翻译中山大学翻译学院罗斌副教授。
雷妮布朗是美国诗人、小说家、编辑,也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教授。她出版过13本诗集和3篇小说,并主编文学选集等。她的诗歌曾获得2014Pew Fellowship奖、2007国家诗歌系列奖、2005当代诗歌系列奖,被翻译成法语、西班牙语、卡特兰语等多种文字,并被收集在多个文集如《诺顿后现代诗歌集》(2013)、《生态诗歌:当代美国诗选》(2013)、《海湾诗学》(2006)等。最新出版的诗集有《执行》(Practice)、《蝎子颂》(Scorpyn Odes)。
尽管雷妮在美国诗歌界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中国读者对她所知甚少。在讲座的开始,雷妮介绍了自己和她的诗歌。从她9岁的第一首全部押韵的诗歌到今天的每一首都力图与前一首不同的诗歌,雷妮的诗歌是一个不断创新、打破常规、探索新的可能性的过程。每一首诗歌在创作之前是一个未知数,诗人不仅在语言中营造新的时空,更将语言当作空间,不断地组合、扩张,实现语言的无限潜力。比如,她常常以一首现成的诗歌为材料,将其中的语言重现组合,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突破。或者从传统的诗歌体裁出发,拆缩整合,组织出新的形式,仿佛母体上发出的新枝,形态各异又相互联系。
雷妮将诗歌创作看作是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的交流过程。她认为个体生命只有在与其他生命的交流中才有意义。单个生命与其他生命气息想通,从而组成神秘的宇宙生命。雷妮的小我、大宇宙意识与她长期瑜伽、冥想有关,由此形成了她诗歌中的开放、民主、悲天悯人的个性。她的诗歌创作过程也犹如冥想,念头不加控制地生发、衍生,一个接一个……看似毫不相关却是息息相生,如宇宙中的生命。
用写给读者的一封信的方式简要介绍了自己和自己的诗歌后,雷妮和罗宾教授分别用中英文朗诵了她诗歌集《执行》、《蝎子颂》的部分诗歌,以及她纪念已逝继母的诗歌《九月
没有尽头》(Semptemrberwill Never End)。 尽管雷妮的诗歌比较难懂,借助中文翻译,尤其是最后一首诗歌的中英对比朗读,听众逐渐进入了雷妮的诗歌空间并为之触动。
讲座最后雷妮回答了听众的提问,如她写诗歌是是否考虑过节奏?诗歌究竟是靠天赋还是后天的努力等。雷妮的回答是,她的诗歌运用了语言的自然节奏,节奏感也是她修改润色的主要考虑。诗歌虽然需要一定天赋,但她相信人人都是诗人,诗歌不属于某一个阶层、某一个群体,它属于大众。这也解释了她诗歌中的不断打破常规限制,实际也是打破诗歌和诗人居住的象牙塔,让诗歌和诗人换一种“活法”。
本次讲座是英语教育学院“英语教育大讲堂”第十六讲。参加讲座的有英语教育学院二年级部分本科生,英语教育学院教师、其他学院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