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至24日,第十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十三届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大会以“面向社会变化的语用学创新研究”为主题,来自语用学研究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400余名专家、学者、教师和研究生齐聚上海,共襄盛会。
会议邀请11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做主旨发言,共设有24个专题研讨小组。与会学者围绕社会变化中的经典语用话题与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讨论热烈,思想火花迸发,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我院刘会英、赵林森和李欣芳三位老师参加了本届研讨会并在专题研讨小组发言,与点评专家和与会学者进行了交流和互动。
刘会英老师发言的题目是“人机交互中人工智能的人际语用能力研究”。研究根植于人工智能(AI)的兴起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所的交际方式产生的深刻变化。触及了对话型AI平台(如 DeepSeek,ChatGPT)和社交机器人引发的交际模式和语言使用方式给语用学研究带来新的议题和挑战。研究围绕人际语用学研究中的三大议题,即礼貌、情感和信任,梳理和归纳人机交互中AI的人际语用能力的表现与特征,为AI在未来人机语言互动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指引。

刘会英老师发言
赵林森老师发言的题目是“道德绑架视角下负面(不)礼貌性的重新审视”。研究聚焦有关老年人强制要求年轻人让座的视频中涉及的言语、事件和负面(不)礼貌性问题。研究表明,在这种情境中,负面面子与自主性和道德自我决定密切相关。建议将道德维度纳入对负面面子的外在概念化中。此外,研究还指出,“道德绑架”行为构成了“强制不礼貌”(库尔佩珀,2011)的一种本体形式,涉及对面子的威胁(脸,liǎn)。这些发现对负面(不)礼貌性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面子、道德以及公共(不)文明之间的交叉关系。

我院赵林森、刘会英老师与专题研讨小组合影
李欣芳老师发言题目是“求职面试候选人的身份建构:MCA与CA融合视角”。研究将会话分析(CA)与成员类别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整合,将身份视为候选人在特定序列位置通过话轮设计实时完成的交互效果。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 求职者如何在话轮设计中部署成员身份类别资源以建构具体身份?2) 这些身份建构行为出现于何种序列环境?3) 它们在局部互动中实现何种交际功能?本研究发现丰富了机构互动中身份研究的微观描写工具,验证了MCA和CA结合的分析框架在职场机构互动中的适用性,也为招聘方识别候选人话语策略以及为求职者提升身份管理技巧提供可操作的互动依据。

李欣芳老师发言
刘会英、赵林森和李欣芳三位老师就语言在不同的环境下的使用进行了深入细致探讨,此次研讨会对参会教师拓展研究视野,深化研究主题,凝练研究方向,丰富研究方法均大有裨益。
(初审:李敏嘉 复审:刘之远 终审:骆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