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日至7日,第二届“语言教育与教师发展”国际学术论坛在厦门集美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 “Language, Ideology and Education”为主题,聚焦语言在社会意识构建与教育实践中的核心作用,深度探讨语言教学如何回应技术迭代、文化多样性及教师认知转型等时代命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院长吴岩教授、秦丽莉教授率师生团队应邀参会,与国际学者共话前沿议题。

英教团队在本次论坛的合影
一、主旨演讲:理论创新与方法突破
我院秦丽莉教授受邀作主旨发言。秦教授引入了社会文化理论中“perezhivanie”这一构念,探讨了Q方法在语言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从理论解读出发,再到理论与方法在几篇研究中的实践应用,最后指出了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层层递进,深刻剖析,为学者同仁提供了丰富的给养。

秦丽莉教授在论坛作主旨发言
二、平行论坛:学术对话与能力反哺
我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董京京、蒋津林、黎嘉茹、许淡珊、吕家佳报名参与平行会议论坛。她们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教育”、“中小学语言教育实践”、“数智时代语言教师的专业发展”等议题,同学们通过论文宣读、案例互评等形式,展示了各自的实证研究设计。
董京京同学的发言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出发,围绕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在续写修改任务中的情感体验与修改行为展开,她融合了生成式AI的调节作用、情感体验的理论视角、Q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与现场老师同学们开展了分享与讨论。

董京京作平行论坛发言
蒋津林同学以外语教师能动性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高校外语教师如何回应这场由人工智能发展引起的教学变革,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在生态视角下分析教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专业成长路程,回应了此次论坛“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教育”这一话题。

蒋津林作平行论坛发言
黎嘉茹同学聚焦于“数智时代语言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一论坛主题。围绕投资模型视角下大学英语老师的身份构建这一具体内容进行展开,向在场老师和同学介绍了相关的研究背景、意义与设想等。获得了在场研究者的一致肯定。

黎嘉茹作平行论坛发言
许淡珊同学围绕“中小学语言教育实践”这一话题,在平行发言上分享了自己关于高中生跨文化能力因素探究的研究设计,并与在场的专业教师以及其他研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和交流,获益颇丰。

许淡珊作平行论坛发言
吕家佳同学的发言围绕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任务中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表现展开。她聚焦动态评估(DA)的调节作用,与现场师生分享了实验设计与研究意义,并探讨了DA对学习者情感因素(自我效能感)和写作能力的潜在影响。

吕家佳作平行论坛发言
论坛期间,我院师生与现场知名高校学者就多项议题展开交流,交换见解。

李园园与国际学者交流研讨
本届论坛汇聚语言学、教育学、社会语言学等领域顶尖学者,为语言教育与教师发展的创新注入新动能。我院师生通过主旨发言、平行论坛、工作坊学习等多项参与,彰显了学术探索的活力。未来,学院将持续鼓励深化国际学术对话,助力师生在全球化语境下开拓创新、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