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聚焦本土化语言测试:闫逊教授莅临广外分享实践探索

文/图:姚嘉欣 骆美娴 时间:2025年07月02日 点击:

202571日下午,英语教育学院英语测评中心成功举办关于本土化语言测试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语言学闫逊教授主讲,聚焦从理论到实践:本土化语言测试的基于个人档案评分标准的开发From theory to practice: Developing a profile-based rating scale for a local language test),旨在为语言教育工作者解析本土化测试的核心逻辑与实践路径。英语测评中心李雪莲、朱其韵、曹琳琳、李迪老师,学院张骏宇老师,以及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30余人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闫逊教授结合自身十年研究经验,明确本土化语言测试的独特定位:它既区别于托福、雅思等国际大规模测试,也不等同于课堂评估,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标准化测试,需遵循特定质量控制流程,同时紧密对接本地教学需求。以大学英语考试和丹麦全国性测试为例,闫逊教授指出本土化测试的界定需结合地域、教育阶段及文化差异,核心是“解决本地评估问题”。

讲座现场

谈及本土化测试的特征,闫逊教授强调两点:一是语言水平范围有限,如美国大学针对已达入学标准的国际学生,需在高级水平内进一步细分以实现精准分级;二是“一测多用”,可服务于分级、教学诊断甚至助教认证等多重教学相关目的。以伊利诺伊大学EPT测试为例,其写作部分采用“读--写”综合任务,既用于分级,也通过分析学生在论点展开、词汇语法等维度的表现,为教学提供针对性参考。

在评分体系开发方面,闫逊教授分享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路径:从课程大纲提取核心构念,结合教师经验制定初步量表,再通过分析学生表现样本反复修订,最终形成兼顾语言复杂性、准确性与内容逻辑性的评分标准。他特别提到需关注评分员效应,通过定期培训、校准及反馈机制,减少趋中倾向、光环效应等偏差,确保评分可靠。

讲座现场

互动环节中,师生就本土化测试与课程对接、评分员培训、机器评分处理等问题积极提问,闫逊教授结合实例一一解答。讲座最后,闫逊教授强调,本土化测试的核心是立足本地需求,通过教师与测试人员的协作形成“共同语言”,其开发思路可为不同语境下的测试实践提供借鉴。

讲座现场

此次讲座为语言测试与教学的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助力推动本土化测试在提升教学质量中的实践应用,彰显了学院在推动语言测试与教学融合方面的前瞻性布局。

(初审:李敏嘉 复审:刘之远 终审:骆银花)

 


广外英教微信公众号

广外英教团学公众号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城校区)

邮编:510006

电话:(020) 39328080

传真:(020) 3932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