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最美孔院人】我院教师葛静萍:以教育为梭,编织中秘文化交流新篇章

图/文:广外新闻网 时间:2024年11月01日 点击:

编者按:2006年在日本札幌大学建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我校已经建成了7所孔子学院(课堂),派出中方院长赴任。这些孔子学院(课堂)中方院长响应国家号召,以职业的抱负挑起了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重任。他们有的不惧条件艰辛,把中华文化的种子播撒在1.7万公里外的土地上;有的在异国他乡开拓事业,一砖一瓦搭建起孔子学院的校舍。他们把学术理念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在海外的三尺讲台上写下华夏文明的万里情谊


葛静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副教授,专精英语文学与文化研究。她屡获殊荣,包括曾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德士奖等多项优秀教学奖,并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此外,她在第五届外语微课大赛中荣获广东省三等奖,展现了良好的教学创新能力。葛静萍现任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致力于中华文化推广和国际文化交流。

葛静萍

如欣赏的永远年轻”“充满勇气的作家毕淑敏一样,葛静萍也一直秉承学无止境的态度,努力跳出舒适区,发挥自己的跨界融合作用。从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到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她跨过重重困难与挑战,用行动诠释着人生无界

新程起航,织翼破空

2022年末,葛静萍正式接任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这一重要职务。经过46小时的长途飞行周转,她带领着志愿者团队,在一个空气清冽的早晨抵达了距离中国18000多公里的秘鲁。

葛静萍(前排左2)带领志愿者团队到达秘鲁,与外方教学团队合影

葛静萍怀揣着满腔的热情奔赴孔院,但当她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之时,困难与挑战接踵而至。初到秘鲁,完全不懂西班牙语的葛静萍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语言不通。她自嘲地说:刚到的头一个月,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个聋人和盲人。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葛静萍决定从零开始学习西语。她下载了学习西语的软件,报名了私教课,并精心挑选了配套的学习教材。面对繁重的事务和缓慢的学习进度,我只能一再强迫自己坚持。她利用下班后的零碎时间,一点一滴地积累词汇;她积极参与当地文化活动,在日常交谈中熟悉西语的韵律;主动与学生及社区居民交流,勇敢地跨越语言的门槛……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葛静萍的语言能力逐渐提升,她开始更加自如独立地在秘鲁生活。当她第一次成功通过电话沟通更换煤气时,她激动得仿佛解决了一个世界难题。攻克语言这一难关,不仅帮助葛静萍突破了生活中的交流困境,也使她更快速地适应工作,我现在更有自信,我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孔院的各项工作!她自豪地说。

除了语言,陌生且特殊的自然环境也是葛静萍必须面对的挑战。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位于秘鲁阿雷基帕,这里有着2300米的海拔、干燥的气候以及极强的紫外线,这些无一不考验着她和志愿者团队的环境适应能力。生存-生活-工作是她遵循的三大法宝。葛静萍结合自己以往在国外生活的经历,积极调整心态。逐渐适应新环境后,葛静萍鼓励志愿者们,要学会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平淡甚至孤独的生活,要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找到令自己快乐的事情。她习惯在每个周六到广场上喂喂鸽子,或仅仅是坐在椅子上晒晒太阳,享受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我会给自己找点乐子,以良好的身体与积极的状态去面对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20094月招新启动以来,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已迎来超过6500名注册学生,学员群体广泛,涵盖了从学龄儿童到退休长者的各个年龄段。作为中方院长,葛静萍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了教学的重任。

面对年龄跨度如此之大的学生群体,葛静萍利用自己近30年的教学经验并参考在管理岗位时听过的100多节优质课,反哺年轻志愿者教师的中文教学。她及时调整教材中比较陈旧的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她耐心细致地讲解中文语气助词的微妙差异,深入剖析中文成语的特殊用法,让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学院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开设多时段的课程安排,而葛静萍始终坚守至孔院每日工作的最后一刻,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指导,并确保每位青少年都安全地被家人接走。其中,有一位11岁的小学员Gadiel,每天晚上下课后,葛静萍都会陪着他一起等待家长的到来。等待的时间里,葛静萍并没有让时间白白流逝,而是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学习的机会。她和Gadiel一起练习口语,从日常的简单话题开始,逐渐深入到更复杂的交流。在这些轻松的对话中,Gadiel的口语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他开始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日复一日,这样的互动也让葛静萍和Gadiel之间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融洽。

从克服语言障碍到适应新环境,从学会生存、享受生活到认真落实教育工作,葛静萍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且有力。

精工细作,织锦繁华

孔院中方院长这个工作,与我以前从事的教学管理、行政工作截然不同。葛静萍不仅在教学上投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还积极融入当地社区,致力于提升孔院的社会影响力。葛静萍特别注重中华文化对当地青少年的正面影响,她积极推动孔子学院与当地中学的合作,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中学生走进孔院,开启一段探索中华文化的旅程。在这些活动中,中学生们得以走进孔院的中华文化博物馆,学习中国传统舞蹈艺术,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体验过程中激发学习中文的兴趣。

2024年暑假,葛静萍带领21名秘鲁学生跨越山海来到中国,参加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的汉语桥青少年夏令营。其中有一位来自La Salle中学的学生Gael,在夏令营期间前往了北京和广州,回国后专门找到葛静萍询求留学相关资料。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Gael向葛静萍表达了自己被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以及渴望来中国读大学的强烈愿望。葛静萍感慨地说:这就是我们中文教育产生的实实在在的变化,秘鲁少年已经开始将中国作为他人生规划中的重要因素。

葛静萍为参观孔子学院的秘鲁中学生讲解

2024“汉语桥”夏令营攀八达岭长城

作为院长,葛静萍的职责远不止于此。管理团队时,她体贴入微又善于用人。与她一同到秘鲁赴任的一共有9名志愿者教师,葛静萍在生活中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精神上鼓励他们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葛静萍擅长挖掘志愿者的独特才能和优势,引导他们在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归属感极大地促进了团队的协作和效率。

我还是一名协调员葛静萍笑道。统筹协调也是葛静萍的主要工作之一。到任当月,她便与外方院长积极联络,共同规划并确定了本年度孔子学院将举办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包括联合国中文日、汉语桥比赛、阿雷基帕日庆典、孔院日活动以及HSK等级考试等安排。在文化活动策划上,她倾注了大量心血,如月是故乡明中秋灯会、小小纸龙舟,浓浓端午情端午节特别活动等。这些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也为当地华人提供了共襄盛举的机会。特别是在今年的阿雷基帕日活动中,孔子学院荣获最佳团队奖。外方副校长Dr. Cesar高度评价道:孔子学院始终是游行队伍中的焦点,每年都能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惊喜。

阿雷基帕日孔院团队跟舞龙舞狮队合影

在葛静萍的领导下,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实现了许多第一次。她重视教学工作,成功举办了首届教师说课比赛;她创建了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公众号和视频号,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各类活动,希望孔院的努力与成果被更多人看到。在秘鲁的第一个国庆节,葛静萍坚持要举办庆祝活动,我要让中国的五星红旗在秘鲁的大学校园升起。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奏国歌仪式,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外方代表、孔院所有师生以及阿雷基帕华人华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

文化交融,织梦连心

葛静萍不仅深耕于秘鲁的国际中文教育土壤,更以满腔热忱,穿梭在中秘友好的交汇点,精心编织着文化交融的梦网。在一些重大活动现场,葛静萍喜欢穿上中国传统旗袍,不仅展现了东方女性的温婉与韵味,更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符号,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观者。旗袍的每一针每一线,是中华文化中的在遥远国度的绚烂绽放,也是葛静萍对中华传统文化深沉热爱的细腻表达。

葛静萍(后排左4)在2024“国际中文日”活动现场

我们还需要传播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中华文化。葛静萍深知,要让文化交流的种子在异国生根发芽,要让中华文化走进秘鲁人民的心中,特别是要触动年轻一代的心弦。于是,一个关于秘鲁青年和中文流行歌曲的故事悄然上演。一位中文名叫陈思宇的孔院学生对吉他弹唱情有独钟,主动向葛静萍询问,希望学习一首中文歌曲。葛静萍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文化交流的新契机。从推荐歌曲到教授中文歌词,再到鼓励男孩在孔院举办的活动中表演,中华文化的现代活力在吉他弦上跳跃,激发了更多秘鲁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迷恋与向往。

耕耘总有收获,一些温暖的瞬间,诠释着文化传播的双向奔赴。在今年的阿雷基帕日花车游行活动中,葛静萍惊喜地发现,街边的窗口里伸出一个自制的龙头,与孔院的舞龙舞狮队伍遥相呼应,仿佛穿越时空的桥梁,连接起两个遥远的国度。人群中,一张手写的“Confucio”字样旁,画着一颗爱心,暖意流淌。那一瞬间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葛静萍回忆起种种令人动容的时刻,依旧热泪盈眶。

阿雷基帕日人群中的手写字Confucio(孔子)

阿雷基帕日人群中自制的龙头

在一场场文化交流的盛宴中,孔子学院不仅是连接中秘两国的桥梁,更是展现中华优秀文化和风采的舞台。葛静萍表示,随着两国关系的日益紧密,孔子学院将继续发挥其桥梁与舞台的双重作用,让中秘友谊之花在时间的长河中绽放得更加灿烂夺目。

初到异乡,葛静萍以勇气与信念,破茧而出,织翼而起,开启了新的航程。作为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她如同一位精工细作的织锦人,耐心地编织着多元文化的锦绣。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她更是化身为织梦者,用心灵的金线,编织着中秘友好交流的美好梦想......织翼、织锦、织梦,葛静萍以其坚定的步伐和满腔热忱,织就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国际中文教育与中秘文化交融的篇章。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六十周年华诞之际,葛静萍的故事,如同她的名字一样,静谧而有力,影响着每一个与她交流的心灵;她的成就,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光芒,更是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精神的最佳诠释;而她的经历,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广外人在国际化的舞台上追求卓越,绽放光彩。



广外英教微信公众号

广外英教团学公众号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城校区)

邮编:510006

电话:(020) 39328080

传真:(020) 3932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