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动态

“首届全国师范院校英语教师教育与课程改革高峰论坛”参会总结

时间:2008年12月31日 点击:

2008年3月15日至3月16日“首届全国师范院校英语教师教育与课程改革高峰论坛”在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及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目的是为了在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研究者、英语教育政策研究与制定者、基础英语教育研究机构、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之间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沟通与合作,推动师范院校了解和参与基础英语课程改革,进而推动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发展。

针对我院(英语教育学院)英语教育学本科专业办学特色,同时为新成立的广东省师范性高中英语教师培训中心注入更多科学理念,院领导抓住契机,由袁长青党总支书记,刘会英副院长带领,杨满珍副教授和朱苑苑老师共四人赴北京参加本次论坛取经学习。

来自全国师范教育、基础英语教育研究机构的相关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深入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教育以及师范院校如何积极应对挑战,探索自身功能,角色和体制的转变,为中国基础英语教育和英语教师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师范处处长于兴国首先发言。于处长重点阐述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指出教师教育课程的主要问题首先是传统课程陈旧,即维持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三大块设置;其次是实习时间不够,实习应保证8-10周,而现状是很多院校实习时间不到7周。于处长建议立项研究课程设置标准,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开展评奖比赛来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理事长陈琳以“Ten Abbreviations”为主题分别介绍外语教师发展,英语教学课程标准,学生成绩评价方法等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理事长王蔷围绕“英语教师教育课程对师范生从教意识与能力发展的影响”介绍了宝贵的经验。王教授主要从三个阶段介绍了相关的经验:第一阶段英语教学法,通过讲座,讨论,优秀录像观摩,博客构建师生沟通平台,观看关于优秀教师题材的影片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教学法内容和精髓;第二阶段教师技能训练课,主要邀请学科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给学生做系列讲座,内容有班级管理,教学方法,及教学中的细节指导等;第三阶段教育实习,通常安排在大四上学期6-11周期间,约5周。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吴一安教授就“外语教师素质与成长研究:对外语教师教育的思考”展开精彩地阐述。吴教授首先指明了外语教师的发展规律,头1-2年为存活期,摸索教学内容实现教师角色转换;3-4年为巩固期,熟悉教学过程站稳讲台;4-5年为提高期,开始关注教学在学生身上产生的效果。其次吴教授提出了教师教育的四维度,即职业观,外语教学观,学科教学能力及教师发展观。她指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技术知识(technique),实践知识(practice)和解放性知识(emancipatry)。解放性知识指作为教师本能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它不能传授,需要大环境的影响。同时,吴教授指出教师教育中的在职培训要有针对性,体验性,探索性和本土性。她最后总结道“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继承,还要超越现实,面向未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课程的核心是教师,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绍杰教授畅谈了“高师外语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张教授指出社会对只懂外语的人才需求为零。听、说、读、写的教学模式应更新为听、说、读、写、思。他强调了外语教学中“思”,即教会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重视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何安平教授分享了“新课程背景下师范院校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创新实践”。创新一,华师全体教师参与学生微格实践指导,平均每位教师负责指导1-2名学生,效果很好。创新二,教师要求学生在实习的时候主动检验平时所学理论的正确性,实习回来后形成调研报告。这些成为华师珍贵的语料库。

主题发言结束后,与会代表分组就“新课改下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及“新课改下的中小学教师与教研员继续教育与终身发展”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通过参加此次论坛,我院与会代表受益非浅:深入了解了新课程改革下师范教育的挑战和重任,向专家和学者学习了先进的理念和有效的实践经验。我们希望借此文让学院更多的教师分享其中的收获,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英语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和英语教师培训中心的学员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广外英教微信公众号

广外英教团学公众号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区)

邮编:510006

电话:(020) 39328080

传真:(020) 39328080